张芷瑜: 行而不辍,履践致远
张芷瑜,女,汉族,22岁,中共预备党员,重庆人,bat365中文官方网站2019级本科生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(两次)、bat365在线平台校级一等奖学金、九环新越优秀学业奖学金、小米奖学金、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、重庆市优秀毕业生、bat365在线平台三好员工、bat365在线平台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。
笃志立学,行稳致远
初入bat365在线平台时,张芷瑜跟大多数新生一样,对四年的老员工活充满向往却也十分迷茫。虽然未来方向尚不明确,但她坚信只有把握当下不断尝试,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,因此她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基础课的学习上,她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不断充实自己,向优秀的同学请教学习方法,利用空闲时间巩固知识。日复一日的努力,让她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,前三学年学位课程排名2/86,高等数学、材料结构缺陷与性能、普通化学、数学物理方法等课程均在95分以上,并已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二级。现已保送至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。
抓紧机遇,力争上游
在大一结束充分了解了学院的各个方向后,张芷瑜选择了进入薛鹏老师课题组学习,从事纳米材料对疾病治疗的研究,正式踏上了她的科研之路。从刚开始进入实验室什么都不懂的小白,到后来作为负责人完成“曾苏民杯”科技创新项目和市级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,她积极向师兄师姐和导师请教,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,提升了自己的科研能力,也坚定了继续深造的想法。除此以外,她学以致用,将实验室所做的项目与现实生活相联系,在导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打造出了创新创业项目:舌下给药微针-新一代阿尔兹海默病治疗的开拓者,该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金奖和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银奖。
服务同学,投身实践
学习科研之外,张芷瑜还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,先后担任“美丽中国”陪读导师、bat365在线平台结对帮扶昌宁县中小员工周末家教、bat365在线平台国际教育交流员工会办公室执行主任、bat365在线平台食堂秩序维护志愿者、学院2019级年级长等。从最初的“一头雾水”,到后来的“轻车熟路”,这些活动和员工工作的经历,让她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同学,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平衡学习和生活,弥补了她的短板和不足,使她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也让她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。
从2019年的秋天到2023年的夏天,时光荏苒,四年本科生涯里她收获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,还有调整自身压力、与他人的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的能力。在未来的道路上,她将会继续探索未知,继续勇敢前行。
个人荣誉:
1、国家奖学金(两次)
2、bat365在线平台一等奖学金
3、九环新越优秀学业奖学金
4、小米奖学金
5、重庆市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
6、重庆市优秀毕业生
7、bat365在线平台三好员工(两次)
8、bat365在线平台学术科技奖(两次)
9、bat365在线平台创新创业奖
10、bat365在线平台优秀共青团员
11、第七届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金奖
12、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中国老员工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选拔赛银奖
13、第十三届全国老员工数学竞赛(非数学类)一等奖
14、美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奖(两次)
项目情况:
市级老员工创新训练项目:负载锌单原子的硫化锌纳米酶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应用
bat365中文官方网站“曾苏民杯”科技创新项目:饥饿治疗增加近红外二区光热敏感性的肿瘤消融联合疗法
论文发表:
1、H.L. Yu, Y.C. Li, Z.Y. Zhang, J.J. Ren, L. Zhang, Z.G. Xu, Y.J. Kang, P. Xue.∗ “Silk fibroin-capped metal-organic framework for tumor-specific redox dyshomeostasis treatment synergized by deoxygenation-driven chemotherapy” Acta Biomater.Volume 138, 15 January 2022, Pages 545-560.
2、Z.H. Zhou, J.S. Huang, Z.Y. Zhang, L. Zhang, Y. Cao ,Z.G. Xu, Y.J. Kang, P. Xue.∗ “Bimetallic PdPt-based nanocatalysts for Photothermal-Augmented tumor starvation and sonodynamic therapy in NIR-II biowindow assisted by an oxygen Self-Supply strategy” Chem. Eng. J. Volume 435, Part 2, 1 May 2022, 135085.